间接战略

date
Mar 3, 2025
tags
智慧
人生
slug
indirect-strategy
status
Published
summary
为什么最好的路线往往不是直线?
type
Post
先知迂直之计者胜,此军争之法也。 ——《孙子兵法》
在社会、商业、战争乃至人生中,最有效的路径往往不是直接路径,而是间接路径。
本文将从社会、数学、人际关系、个人成长、军事、哲学和商业七个领域深入探讨间接战略的有效性。

社会系统的非线性反馈

人类社会有一条卓越的性质:
page icon
只要不脱离社会,一个人如果没有为公共利益做出任何贡献,那么这个人本身也就不会获得任何利益。
这一点并非即时显现。社会系统反馈的滞后性会制造“捷径”存在的假象。但系统的长期反馈终将揭示真相:害人终害己。
比如偷盗的例子,一个人偷盗所得的金钱,只有当他通过消费与社会产生交易,才能间接获取利益。财富最终来源于为他人创造的价值,而非掠夺本身。

为什么间接战略会奏效?

因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。现实世界充满了非线性规律,比如:
  • 幂律分布:少数人占据多数资源,例如顶级作家或企业家的成功。
  • 正态分布:大多数人处于平均水平,极端值少见。
  • 肥尾分布:极端事件虽稀少,但影响巨大。
  • S型曲线:在积累到某个临界点之后,效益迅速增长。
事实上,现代 AI 之所以强大,正是因为其神经网络利用了非线性的激活函数
世界奖励的是理解非线性并顺应规律的策略,而非简单直接的直线思维。

间接战略 ≠ 南辕北辙

间接战略不是南辕北辙,更不是逃避现实。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:
  1. 间接战略建立于对现实规律的深刻理解,信念正确;而南辕北辙则源于认知错误。
  1. 间接战略行动与现实环境密切结合,南辕北辙则完全脱离现实。
你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,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;但与此同时,你必须直面现实中最残酷的挑战,绝不逃避。 ——《斯托克代尔悖论》
需要警惕的是,过于沉迷技巧,忽视基本功的积累或缺乏耐心,都可能让间接战略事与愿违。

各个领域的间接战略

数学:间接解法

许多数学难题本质上只是简单问题的变形。直接求解往往困难,间接战略反而更有效。
  • 反证法:假设命题为假,寻找矛盾点。
  • 换元法:用新的变量间接简化问题。
数学技巧本质上就是从侧面切入的艺术

人际关系:“欲擒故纵”的智慧

在恋爱和职场中,直接表白或直接索取往往令人警惕甚至排斥,而间接策略却效果突出。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:
  • 稀缺性原则:人们更珍惜难以得到的。
  • 距离产生美:适度的距离会增强吸引力。
比如小李追求心仪对象屡次碰壁后,改用“欲擒故纵”,减少频繁示好,转而建立自身价值,最终成功吸引对方的注意。

个人成长:长期主义的力量

真正的成长需要长期主义,积累习惯的复利效应。直接追求短期成功难以持久,而耐心地积累能力和资源,才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式增长。
比如健身习惯的养成,前期成果缓慢,但突破临界点后会迎来显著变化。

军事:游击战与特洛伊木马

毛泽东的游击战采取避实就虚、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,避开敌人锋芒,间接取得胜利。
特洛伊木马则是间接战略的经典——希腊人利用木马避开坚固的城墙,从内部攻陷特洛伊。

哲学:间接的思想启迪

  •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:直接感知往往是虚假,智慧需要间接的探索。
  • 斯多葛派负面可视化:通过设想最坏情况,间接强化心理韧性。
  • 尼采的“超人”概念:超越自我不是直接追求力量,而是通过长期自我克服实现的。

商业:免费模式

成功商业模式往往采取间接策略,免费吸引用户,再间接获益。
  • 谷歌搜索通过广告盈利。
  • 开源软件通过企业服务获利。
  • 游戏免费但靠增值服务收入。
本质都是先创造用户价值,再间接获取回报。

总结

最好的路线,往往不是直线,而是最适合系统规律的路线。
间接战略的本质是利用系统的非线性特征,以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效率或更稳妥的方式实现目标。

© Aron Yang 2024 - 2025